【
儀器網 食品檢測】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于近日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針對外賣以及外賣的配送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規范中提到,外賣的供餐企業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同時針對生食水產品等對配送溫度要求嚴苛的食品提出了不宜外送的意見,并且要求外賣的包裝使用易損封簽(即開啟后無法復原)或者一次性包裝袋,外賣的配送箱每天至少
消毒一次并保留消毒記錄。當然詳細內容遠不止這些,不過其中涉及的相關管理條例均是從消費者關心的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入手的,相當于對當地的外賣安全提供了一層重要保障。據悉該規范將于4月1日開始實施,后續實施效果也能供其他省市進行借鑒。
食品安全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同時也是一直以來有關部門重視地點。從時代背景來說,如今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的產業都在影響著食品行業的發展。而外賣便是在物流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產業的完善中誕生出來的一個產業。它的出現帶給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國的職業體系,但與此同時,缺乏明確的規范以及完善的標準使得外賣在這幾年發展中陸陸續續的催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就拿前面提過的特殊食品
運輸為例吧。一般來說,食材的保存都存在期限和適宜保存環境,例如海鮮需要低溫冷藏或者活運,易腐食品加工后保存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冷熱食品應該分開保存。而在實際的外賣過程中,由于外賣員常常會同時派送多單食品,因此想要兼顧所有特殊食品的運輸幾乎不可能。但是,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這些特殊食品的出現率又非常高,因此以現在的技術標準來說,只能提出不宜外送的建議。
那么是不是說物流技術不能實現這些產品的安全運輸呢?自然也不是,事實上,以目前的冷鏈運輸以及同城閃送技術的發展,想要實現全程低溫并且0接觸的食品運輸工作并沒有難度。但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于成本。事實上我國外賣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發展,就是因為大眾接受的低廉價格與運輸速度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
這也是為什么,目前的外賣條例更注重食源性安全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投入成本。
事實上,食安監管的背后,注重的不僅僅是安全問題,還有消費者的一個民生問題,外賣規范更加完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更安全的享受便利。但反觀技術方面,比起將現有技術不計成本地使用來增加消費者負擔,更應該精進技術、發展技術,讓技術可以在民生方面也趨向成熟。而等到那天到來的時候,相關的規范應該會有新的改動,能夠基于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與更可靠的安全。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