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近日,據相關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在排放前的檢測對象中,將新增“鎘”這一元素。這一決定源于今年6月對處理前污染水進行的詳細分析,結果顯示出極其微量的鎘存在,因此東電決定進一步加強對此類物質的監管。
據悉,檢測出的鎘同位素為“鎘113m”,這是一種天然存在于礦物和土壤中的重
金屬鎘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在核裂變過程中可能產生,并有可能出現在核污染水中。鎘在處理水階段已被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有效去除,且對環境和健康無直接影響,但東電仍決定將其納入檢測范圍。
鎘是水質檢測中的常見項目,我國生態環境標準中關于水中鎘的檢測涉及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雙硫腙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
離子體
質譜法等。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將水樣中的鎘原子蒸發到石墨管中,再利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量鎘的濃度,對鎘的檢測靈敏度較高,能夠同時測定多種金屬元素的含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利用質譜儀測定水樣中鎘的質量濃度,檢測靈敏度較高,能同時檢測多種金屬元素,具有實時在線、無樣品基質干擾等特點。此外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檢測污水中的鎘含量。
自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嚴重核事故以來,該核電站的核污染水問題一直備受全球關注。為處理污染水,東京電力公司采取了包括使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在內的多種凈化措施,但處理效果一直備受爭議。
此次新增鎘作為檢測對象后,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前的檢測項目將從原有的29種放射性物質增加至30種。將鎘納入檢測范圍,是東京電力公司加強核污染水處理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盡管如此,基于該公司在事故發生后的一系列行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仍面臨諸多挑戰和質疑,排放計劃的科學性、安全性和透明度需要國際社會繼續關注,確保排放過程不會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